2005/03/28

無米樂,心情放輕鬆,不要煩惱太多



「無
米樂」算是一部相當積極在做行銷的紀錄片,也是很難得的在台灣的主流戲院裡得以播出的紀錄片,我不知是否跟最近政府一直在推行的推廣國片產業的政策有關,
先不論紀錄片是否可以被稱為電影,但如果紀錄片可以在台灣的電影市場裡打出一片天,也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,至少,在戲院裡,不會只有好萊塢。



其實今天會去看「無米樂」是挺意外的,本來今天已經下定決心,要電影二連發,看完「萬惡城市」,再去看「火影忍者」劇場版的,可是在前往台北的路途中,剛好聽到廣播裡在專訪「無米樂」的莊益增導演,所以後來,我就將行程改了,看完「萬惡城市」後,再看「無米樂」。




當廣播主持人問到莊導為什麼會取名叫「無米樂」時,導演說,全台灣有二千三百萬名觀眾問過這個問題(好樣的,還會耍冷),他的解釋是:

1.這是戲中崑濱伯說的,無米樂是指以前的祖先,稻作收成不好,收不到米時,會說,無米樂,意思是就算沒有米,還是要快樂的生活。

2.再者,導演認為,對現在米價低到不行的情況之下,說不定,沒有種米反而會快樂。

3.台語唸出來的「無米樂」很好聽,米樂的音就像milo。

4.「無米樂」可以引發觀眾的興趣,讓他們想一探究竟。



看完之後,我感覺「貢寮你好嗎
如果是在述說「堅持」,「無米樂」就是一種「豁達」,但同樣的是,片中的人們,對於土地都有一份熱愛,也許最近什麼對土地的熱愛、台灣意識都被政治化、污
名化成了一種「愚民」、「搞民粹」的說法,但我必須真誠的說,在「無米樂」中,我看到了我外公、外婆的身影、我叔公的身影、我父親的身影、我母親的身影、
我小時候的風景,對土地的熱愛不是因為土地真的會愛人,而是在土地上有著許多人的共同記憶,形成一道綿密糾結的情感迴路,而這道情感迴路,就彷彿在土地上
生了根,讓土地與我們產生連結,使得人與人、人與土地產生生命共同體的意識。最重要的是,就算
沒有政治的因素在,這層關係也不會消失,它是永恆存在的,只是肯不肯或能不能去擁抱它而已。



這部紀錄片本來我還以為沒什麼人看,剛進場時,還看到前面在走的都是阿伯、阿姆,還以為我們是最年輕的觀眾了,結果沒想到後來都坐滿了,而且還有年
青人、媽媽帶小孩的,雖然上面說什麼對土地的熱愛寫的好像片子很悶,不過,這部片是很有趣的,光聽崑濱伯與崑濱姆的鬥嘴鼓就會笑到不行,這就是「做習郎」
的真,而他們流露出的生活態度與人生哲學,卻也與我父親、母親所教導我的不謀而合,也許,這就是所謂的台灣文化,很平淡的充斥在生活週遭,沒什麼特別引人
注意,卻在發現時,令人驚艷歡喜(我好像又在說外星語了)。



說起「平淡」,「無米樂」就是一部描寫「平淡」的電影,就是在描寫農村生活,沒有特殊的情節,沒有安排過的戲碼,「平淡中有真味」,不知為何,在被
片中人物逗笑的同時,竟然讓我的眼淚幾乎也奪眶而出(事後得知,我女朋友的眼淚也快飆出來了),也是很難形容這種感覺,笑跟哭本質上應該是有衝突的,但是
卻巧妙的被幾位阿伯、阿姆給同時喚起,也許這也表示我理解了,在影片中農民們所展示的「豁達」人生觀背後,所隱藏的衝突與矛盾。



本來想寫很多很多的,可是一直心緒如麻,無法完整說出在看完整個影片之後,所帶給我在心中的衝撞與一波一波的反思,還是罷了,大家多多支持國產紀錄
片,一起去電影院看無米樂吧?不然,如果問小孩米從那裡來,他們回答,從電鍋來、從自助餐來、或甚至從麥當勞來,就太悲哀了...



想到有一點一定要說,對農民一定要尊敬,不只是因為他們是支持台灣經濟的無名英雄(很多人都沒發現這件事),也許他們書讀的不多,但是,看完這部影
片後,如果還抱持著知識份子的優越感去看待他們,是一種狂妄與無知,當然,本來就不該有什麼優越感..非寶,你真的該看看這部片....



講都講不完的感覺,還有一件很諷刺的事,當我們步出電影院,還沈浸在那淡淡的哀傷時,竟然迎面就走來一大群要直奔十二樓PUB,打扮的光鮮亮麗的年青男女,哎啊哎啊,不知怎的,就是覺得這是種絕大的諷刺。



相關連結:

官網─來看無米樂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說說話唄